南澳島
廣東省汕頭市南澳縣南澳島,坐落在閩、粵、臺三省交界海面,處在臺灣高雄、廈門、香港這三大港口城市的中心點,瀕臨西太平洋國際主航線。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自古今來,南澳是東南沿海一帶通商的必經泊點和中轉站,早在明朝就已有 “海上互市”的稱號。

南澳島,坐落在閩、粵、臺三省交界海面,處在臺灣高雄、廈門、香港這三大港口城市的中心點,瀕臨西太平洋國際主航線。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自古今來,南澳是東南沿海一帶通商的必經泊點和中轉站,早在明朝就已有 “海上互市”的稱號。
龜齡島位于捷勝鎮南面海岸對開海面。其周邊有牛皮洲、赤臘、鷹嶼、青嶼和撈投嶼等五個小島,它們與一些明礁相呼應成為島群。島群北面距陸地海岸1.8公里;而主島面距陸地海岸3.17公里。
惠東平海西涌至雙月灣的海岸線,因礁石是黑色的,被深圳驢友起名為“黑排角”。每當這“黑排角”漲潮起風時,層層魚紋型長浪洶涌撲岸,怒濤撞石,飛濺起兩三米高的浪花,十分壯觀。
獅子島其實只是一塊巨大的礁石,占地面積不過兩三畝,外形看上去就像一頭俯臥在海邊的雄獅。整個獅身的礁石寸草不生,唯獨獅頭處郁郁蒼蒼地長著一些植被,大都是一些馬尾松之類的植物,好象是雄獅的鬢毛,讓這頭獅子看上去更為傳神。
這里有粵東數百公里中海水最潔凈的天然泳場,風景優美,景色宜人,沿途有多處陰涼處可供休息,全程穿越經過沙灘、礁石、村道、荔枝林、石洞,還要爬山、穿越叢林。因為海岸線布滿了其他海岸線沒有的海螺,故名海螺角海岸線。
小辣甲島,大亞灣海上百島之一,遠離陸地,一個風景優美的原生態島,基本保持著自然風貌。島上有兩個小山頭,島邊多筆螺、角螺、小海螺、扇貝、珍珠貝、海膽及各種魚類,在離島遠處可以找到珊瑚。
在這座小島上,雖然沒有叫得上名號的景觀,但隨處走走,大海的美景就在眼前。三門島上最漂亮的是海,海水清澈透明,能見度5-8米,陽光明媚的日子,浸在清涼的海水里,可以看著色彩斑斕的小魚在身邊游弋。
屏山傍海,山岳縱橫,海岸線漫長,沙灘、島嶼、礁石、海蝕巖、洞、橋、柱等海積海蝕地貌發育齊全,無敵的海景!“東西沖海岸線穿越”從東往西走,其中一半路程走的是山路,另一半路程走的才是海岸線,穿越約需要4個多小時,屬于“入門級”戶外活動。
塔門是位于香港一個位于大灘海、大赤門及大鵬灣之間的島嶼,地理上臨近西貢東郊野公園,行政區劃上屬于大埔區,鄰近西貢半島西貢北,面積達1 69平方公里。四面環海,漁光山色,景色秀美,空氣清新,是個一年四季都適合露營的地方。
鹽田海濱棧道是一條位于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的海濱綠道,全長19.5公里。西起中英街古塔公園,沿著黃金海岸線,串聯起沙頭角、鹽田港、大梅沙,東至小梅沙公園。
在香港有一條著名的徒步線路———麥理浩徑,這條線路是1979年10月26日啟用,全長100公里。以西貢北潭涌為起點,繞過萬宜水庫,由東向西橫貫新界,以屯門為終點,共分為十段。沿途有路標指示牌,每段都有報到處和休息處。其中最美的第二段,一半山一半海,沿途穿插沙灘,強度適中,風景怡人。
南丫島上中西文化交融,洋溢著濃厚的藝術氣息。清新的空氣,優美的海岸風光,美味的海鮮美食,吸引了不少游人到此郊游遠足,為這小島增添了迷人的繽紛色彩。出于對這小島的鐘愛,有不少城市居民和外籍人士移居于此,建立了一個非原住民的社群。
長洲島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內的一個島嶼,因狀似啞鈴而別稱啞鈴島(英語:Dumbbell Island),位于大嶼山東南方,屬于連島沙洲,北望喜靈洲,其西南方有石鼓洲,距離香港島西南方約10公里。
廟灣島在珠海東南,萬山群島佳蓬列島中部,廟灣島風蝕海貌獨特,島周礁群星羅棋布,是海洋生物繁殖的理想之所,海產豐富,乃東南亞享負盛名的垂釣區,海洋資源豐富,被稱為“夢幻之島”和“中國的馬爾代夫”,是廣東省內離陸地最遠的海島之一。
大澳漁村的標志是棚屋,是香港最為獨特的景觀之一,也是百年來的漁鹽業重地。世代以來,大澳都是漁民蜑家人的聚居地,在岸邊建造棚屋住下來。密密麻麻的棚屋、縱橫交錯的水道與橋梁,棚屋就建在漁村中間一條河道的兩旁。
高欄港,又名海豚灣,其亙古以來的"飛沙奇景"為南國罕見的一大奇景,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的天然海岸航標,我們本次海岸線穿越將會經過飛沙灘、三浪灣、西枕灣三個沙灘。這里海水清澈,沙粒細小,巖石聳立,是古人類曾生活過的場所。
那琴灣是一個還未經大規模開發比較原始的海邊休閑好去處,空氣清新,民風純樸,周邊都是布滿怪石的小山,海灘上也有很多形狀各異的大石頭,沙灘是金色夾雜著黑泥質地的,黑的沙子成粉狀了,踩上去很綿軟舒服,是個很適合漫步發呆的好地方。
地處南亞熱帶,四面環海,山海兼優,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海水浴時間長達8個月。主要景點有:大角灣、十里銀灘、馬尾島、紅樹林濕地公園等等。
潿洲島是中國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南半部以海蝕地貌為主,無論是海蝕崖、洞,還是海蝕臺、柱發育得很成熟;北半部則以海積地貌為主,有沙提、渲湖、沙灘及礁坪。素來有著“蓬萊仙島”之稱。
北海銀灘度假區內的海域海水純凈,陸岸植被豐富,環境優雅寧靜,空氣格外清新,可容納國際上最大規模的沙灘運動娛樂項目和海上運動娛樂項目,是中國南方最理想的濱海浴場和海上運動場所。
斜陽島是一個東西長,南北窄的長條形的島,四周多是陡峭的懸崖,東、北、西各方只有小道可上島,惟有南邊是斜陽漁港、碼頭,也是南面惟一一條上岸到村莊的大道。斜陽島上居住的人很少,約有290人,民風淳樸,村民多靠打魚為生,夜不閉戶,恍如世外桃源。
加井島是海南未開發島嶼中最美的一個。保留著海南最原生態的珊瑚礁林和最清澈的海水,由海水沖刷珊瑚石形成的沙灘極其細膩。赤崎嶇多姿的珊瑚礁,品種繁多的水生物與色彩斑斕的熱帶魚,形成蔚為壯觀的海底花園。
是中國首個5A級島嶼型景區,靈毓圣境,分界南北。美麗的分界洲島是海南南北氣候的分界線,是海南島黎族、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區域與漢族區域重要的人文分界線。
蜈支洲島四周海域清澈透明,海水能見度6~27米,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沒有礁石或者鵝卵石混雜的海島,是國內最佳潛水基地。極目遠眺,煙波浩渺,海天一色。
西沙是目前游客所能到達的最南端的旅游目的地,中國最難到達的地方。比珠峰還難——有年齡限制、身體要求限制、航次限制、天氣限制等。只要能上島,看到那傳說中的玻璃海、七色海,踩在那一萬年不曾有人踩過的沙灘上。
位于嵊泗列島的最北面,其形如展翅欲飛的海鷗。島上花草叢生,故得名花鳥島。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島上有始建于1870年的遠東第一大燈塔---花鳥燈塔,夜幕降臨,塔頂便射出一道熾亮的白光,給迷途的船只帶來希望和勇氣。
枸杞島位于嵊泗列島東部,因早年間島上遍生枸杞灌木而得名。島內大王沙灘沙質細膩,休閑度假絕佳。貽貝養殖造就了萬畝海上牧場盛景。而一個爬滿綠植的無人荒村,更為枸杞島籠罩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嵊泗列島是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列島風景名勝區,素有“海上仙山”的美譽,具有“碧海奇礁、金沙漁火”等原生態旅游特點,已被認定的風景點有50多處。
衢山島,又稱大衢島,有通衢大道之意。島上觀音山,相傳觀音去普陀修道之前,在此駐足3年。佛教文化、沙灘、鹽田、風車是這里最顯著的地標。
東極島并不是一個正式的地理名稱,因位于中國大陸東端,身處大海,俗稱東極島。正是因為這是祖國大陸最東面的哨崗之一,這里被稱為“東海第一哨“、”戰士第二故鄉”。也因為稠密的建筑被稱為“海上布達拉”。
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島東側,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唯一一座海島,是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被稱為“海上佛國”,其厚重的海洋文化和觀音文化,讓普陀山成為國內最為著名的海島旅游勝地。
朱家尖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島東南部,是舟山群島的第五大島。著名的景點有大青山、十里金沙、南沙國際沙雕、烏石礫灘等。朱家尖已經成為中國華東地區最有活力的海濱旅游勝地之一。
松蘭山海濱旅游度假區位于寧波象山縣,區內沙灘眾多,一條濱海公路將六個沙灘串聯一線,形成了橫亙5公里的華東地區最大的陸岸沙灘。
五彩海濱沙灘位于寧波象山縣,目前尚未開發,原汁原味,除了綿軟的千米沙灘,還有一片五彩礁,非常適合“淺灘探險”。
檀頭山島位于寧波象山東南部,島的中部呈狹頸狀,東、西兩個相背的海灣各孕育了一個沙灘,兩灘最近處僅相距數十米,俗稱“姐妹灘”。
漁山列島位于象山縣,距石浦東南27海里。處于中國領?;€,由北漁山、南漁山、五虎礁組成。海產豐富。 每年的4-5月,全島遍地野花開,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漁山島也被稱為“鮮花島”。
又稱南田島、牛頭山,位于寧波象山縣以南。西鄰高塘島,兩島與大陸岸線構成的天然港灣,即為著名的石浦漁港。島上的有一處美麗且隱秘的沙灘,是當年珍珠港海戰美軍轟炸日本后戰機迫降之地。
臺州龍灣桃渚海濱位于浙江臨海東部海岸線上,除了可以在沙灘游樂之外,每當退潮之時,萬畝海涂遼闊平坦,一望無際。居住在海邊的人們,便在此時下到灘涂和礁石采集海產,趕在漲潮之前返回,”趕?!坝纱硕鴣?。
大陳島位于臺州東南52公里的東海海上,由“上大陳島”(面積7平方公里)和“下大陳島”(面積4.89平方公里)組成,是國家一級漁港、省級森林公園和省海釣基地,島周海域是浙江省第二漁場,素有“東海明珠”之稱。
位于浙江省洞頭島西北部,為洞頭列島第一大島,島內煙墩山,為列島第一高峰。大門島又名青岙,島上有兩座巨礁聳立,狀如大門,故名。而位于大門島東北端的馬岙潭沙灘,堪稱“洞頭百島第一勝境”,享有“溫州夏威夷”的美譽。
洞頭島位于溫州甌江口外33海里的洋面上,是全國12個海島縣之一,由103個島嶼組成,素有“百島縣”之稱。觀海景、蕩海舟、釣海魚、撿海鰥、嘗海鮮、購海貨,休閑漁業逍遙游,無盡海趣在洞頭。
南麂島,位于溫州平陽縣鰲江30海里的東海海面上,是南麂列島52個島嶼中最大的島嶼,因形似奔麂狀而得名。因海洋生物具有多樣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和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
臺山列島隸屬福建省福鼎市東部海域,是福建省距離大陸最遠且有人居住的列島。臺山列島海蝕地貌豐富奇特,被稱為”海上公園“,最為奇特的“雨傘礁”三面浸入海中,一面連接海島,狀若雨傘張開。島上僅有不到500人在此居住。
位于福鼎市東南海域,距離三沙古鎮港5海里,是閩東最大的列島。全島被萬畝草甸覆蓋,被稱為”海上武功山“。大崳山島為《中國國家地理網》評選的中國最美十大海島之一。
大京海灘位于霞浦縣東南部, 素有“福建夏威夷”、“閩東北戴河”之美譽。沙灘長3000米,寬200多米,并有明代古城堡等名勝古跡和神話傳說相襯托。
海壇島,亦稱平潭島,是中國第五大島、福建省第一大島,地處中國東南沿海,以形似壇、兀峙海中得名。海壇島名勝古跡有三十六腳湖、石牌洋礁、仙人井、一片瓦和殼丘頭遺址,有龍鳳頭度假村和壇南灣海濱浴場。
塘嶼島位于平潭島最南端,屬于南海鄉管轄,海島為扁長形,塘嶼島最南端的沙灘,為天然月牙形避風港式沙灘,可用于游泳沖浪的海灘岸線有1000多米,海水非常清澈,海浪高大約在30~50CM之間,海灘水流平緩。
為大陸島,由火山巖組成,基巖海岸,島上有淡水源。東甲島被稱為福建的“馬爾代夫”,俗稱簡單金銀島。不知道是不是走私的,后來廢棄了,所以在島上可以看到很多石頭房子,即閩臺貿易島。
廈門,別稱鷺島,是國務院批復的中國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游城市。是祖國最著名的海島旅游目的地之一。
東山島是福建省第二大島,中國第六大島,是福建省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之一,這里海灣遼闊,沙灘平緩,綠樹成蔭,勝景眾多,極具南國濱海風光特色。島上比較著名的烏礁灣是當地特別保護漁灣,以自然美著稱,馬鑾灣則以新開發的海濱浴場聞名。
被《數碼攝影》雜志評為“攝影人必去的十大風光攝影圣地”之首,灘涂可以說是霞浦攝影的最大魅力所在,福建省最大的船民集中區——鹽田鄉。霞浦 是融合風光和人文于一體,百拍百新、佳作迭出的攝影圣地,是真正意義上的攝影者天堂。
劉公島位于山東半島最東端的威海灣內,在國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里誕生了中國清末民初第一支海軍——北洋海軍,承載了甲午中日戰爭中驚心動魄的主戰場。
隔海望去,懸崖陡壁,花團錦簇,一群群海鷗往來盤旋其上,整個島嶼狀似一只瘦驢臥于海中,所以得名海驢島。由于島上海鷗很多,而當地人稱海鷗為海貓子,所以海驢島又被稱為海貓島。
成山頭,又稱“天盡頭”,位于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成山鎮,因地處成山山脈最東端而得名。成山頭三面環海,一面接陸,最早看見海上日出的地方,自古就被譽為“太陽啟升的地方”,春秋時稱“朝舞”,有“中國的好望角”之稱。
青島坐落于山東半島東南部沿海,是黃海之濱的明珠,萬國建筑的經典,啤酒飄香的名城,對外開放的熱土。青島,就是膠東半島上的那一點,坐擁半畝海洋的萬種溫熱。唯有來了這里,你才知道什么是“紅瓦綠樹,碧海藍天”。
止錨灣被譽為遼寧第一灘,位于遼寧省西部的渤海之濱,隸屬葫蘆島市綏中縣。曾是東北最富庶的漁港,止錨灣擁有遼寧最優質的海灘, 這里塵封著秦皇漢武東巡祭海的行宮,這里承載著徐福求仙不老的夢想,這里流傳著孟姜女投海殉情的動人故事。
翡翠島據傳由天空鳥瞰,這里海水的顏色反射出翠綠色,半島三面環海,被包裹其中,故取名翡翠島。 翡翠島的海浴場遠離城市和鄉村,沒有任何污染。海水晶瑩透明、潔凈無比,屬國家一級海水。
碧海金沙位于樂亭濱海旅游區東部。這里沙灘平坦寬闊,水清浪小,沙軟潮平,水質清潔,景觀原始,氣候宜人,屬天然大型海濱浴常位于樂亭縣東南沿海,別稱燈籠鋪。
月坨島是樂亭縣西南渤海灣中的沙島,陸域面積10.5平方公里,因形似一彎曉月而得名。島上灌木叢生,鮮花野果散發出淡淡幽香,幾近封閉的自然環境鮮有人為的干擾和破壞,生態景觀保留了原始狀態。
長島是山東省的海島縣。長島縣境內主要旅游景點有九丈崖、半月灣國家地質公園、廟島古廟群、仙境源民俗風情公園、林海烽山國家森林公園、廟島媽祖文化公園、北莊遺址等,還可以享受趕海的樂趣。
屬于濕地生態旅游景區,它以全球保存得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濕地資源為背景,以舉世罕見的紅海灘、世界最大的蘆葦蕩為依托是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是集游覽、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型綠色生態旅游景區。
北戴河海濱地處河北省秦皇島市的西部,這里有美麗的沙灘和涼爽的氣候,是中國最著名的避暑、療養勝地。 這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背靠樹木蔥郁的聯峰山,自然環境優美,與北京,天津,秦皇島,興城,葫蘆島構成一條黃金旅游帶,北戴河處于旅游帶的節點。
昌黎黃金海岸位于河北省昌黎縣東南面的渤海岸邊,海岸線全長52.1公里,具有沙細,灘軟,水清,潮平的特點,是進行海水浴、陽光浴、沙浴、森林浴、空氣浴的理想地點。
金沙灣沙雕大世界 位于有"沙漠與大海的吻痕"之稱的北戴河新區黃金海岸,地處國家級海洋類型自然生態保護區。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新區黃金海岸南側二公里處。具有舉世罕見的濱海大漠奇觀和良好的自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