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友
特長:
徒步登山,尤其是高海拔藏區,自詡為前世藏族
戶外經歷:
徒步墨脫、雅江大峽谷那拉錯、加拉朝圣、冬季墨脫、來古冰川;多次帶隊四姑娘山穿越及攀登; 徒步黑竹溝,洛克線、梅里外轉、西藏庫拉崗日,貢嘎西南坡、南坡里索海子;攀登九頂山太子城 、四川那瑪峰。當過長江源環保志愿者,獲中登協初級指導員證書。
磊磊
特長:
入門級雪山攀登、游泳、高海拔徒步
戶外經歷:
四姑娘山大峰、二峰攀登、云南哈巴雪山攀登、武功山越野賽、黑竹溝越野賽、年保玉則徒步、貢嘎小環線、牛背山徒步等。
閑來坐坐
愛好:
重裝登山徒步,高海拔登山,古藝術品品鑒,人文、民俗類
戶外經歷:
徒步318國道(成都-拉薩),登頂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重裝穿越鰲太、神農架無人區、可可西里無人區,徒步阿里無人區,澳大利亞海岸線徒步, 新西蘭徒步,哥倫比亞橫山大峽谷穿越,攀登日本富士山,徒步美國大峽谷B線,尼泊爾ABC大環線,自駕北歐,巴西,委內瑞拉,非洲等36個國家。 2001年珠穆朗瑪峰北坡,2002年珠穆朗瑪峰南坡,2004年環珠穆朗瑪峰東線,7000M以上雪山登頂6座,四姑娘山、貢嘎雪山等國內4500M以上 的雪山19座。環臺灣島騎行,騎行青海湖國際賽等。
李白
特長:
高海拔登山,重裝徒步,休閑徒步、騎行
戶外經歷:
徒步走過湖北境內/周邊大小山脈不計其數,徒步稻城亞丁、太行山脈、大別山脈,多次重裝穿越神農架無人區、安徽牯牛降,攀登四姑娘山。
長短途共騎行約1wKM,騎車翻越過多座4000M以上高峰。參加過初級急救培訓、戶外領隊、急救指導培訓。
前世
特長:
跑步、騎行、登山
戶外經歷:
多次帶隊穿越庫布齊、騰格里、五臺山,河北屋脊小五臺、南太行、長城等驢友進階路線,多次參加及組織北京周邊戶外徒步、穿越、登山等活動。對東北冰雪路線以及內蒙古草原線路非常熟悉。
歧路
特長:
戶外徒步、潛水、沖浪、滑雪
戶外經歷:
重裝穿越武功山、雨崩、中甸至稻亞線等;徒步喀納斯、夏特古道、行走帕米爾高原至紅其拉甫;武功山越野賽。游歷中國各省及東南亞各國歷時兩年。 重裝徒步印尼默拉皮火山,卡瓦伊真火山,林賈尼火山;徒步尼泊爾ABC環線。前往泰國、菲律賓,印尼科莫多島潛水沖浪;日本北海道滑雪。
錢小哆
環球旅行家,戶外攝影師。
戶外經歷:
常年行走在路上,喜歡用腳步丈量大地,用相機記錄下美好。走過十多個國家,尤熱愛川藏風光,前往二十余次。西藏岡仁波齊轉山,珠峰東坡-嘎瑪溝、 庫拉崗日、雅魯藏布大峽谷等徒步。四川牛背山、稻城亞丁、畢棚溝等徒步。新疆喀納斯、喀拉峻等徒步。尼泊爾EBC+Gokyo+Chukhung徒步。瑞士少女峰、 馬特洪峰山區徒步。冰島瓦特納冰川徒步,探訪藍冰洞。加拿大落基山脈地區環游等。
海風
特長:
重裝戶外徒步
戶外經歷:
曾有400多次的帶隊經歷,國內徒步自由行數次。重裝:7次清涼峰、6次武功山、2次七尖、三尖、牯牛降、牛背山等。徒步新疆喀納斯-禾木、梵凈山、 黃山(含西海棧道)、華山、泰山等,6上九華山,10余次環西湖毅行。
駱駝
特長:
戶外攀巖、高海拔登山、速降、探洞、騎行
戶外經歷:
徒步登頂哈巴雪山、重裝穿越武功山、三尖、九華山(前后山穿越)、龍須山、大別山,期間取得中登協戶外指導員證和攀巖指導員證, 多次帶隊徽杭古道、徽青古道、上青古道、莫干山、四明山等華東周邊徒步。
騎兵
特長:
旅行、登山、攀巖、S&T、溯溪,戶外救援
戶外經歷:
徒步清涼峰,武功山等江浙滬皖贛周邊線路,徒步林賈尼火山,貴州攀巖、探洞,前往內蒙、云南、菲律賓、印尼、青海、新疆等多地旅行。 中國登山協會戶外指導員,攀巖運動員,教練員,帶隊參加相關賽事曾獲國家級獎牌22個,地區級獎牌12個,省級獎牌3個。
阿達
特長:
重裝徒步、長距離徒步、高海拔徒步、騎行、戶外救援
戶外經歷:
曾重裝徒步廣東船底頂,江西齊云山、武功山,云南雨崩、虎跳峽,香港麥理浩徑等;環騎云南洱海、瀘沽湖;國外潛水塞班島、馬來西亞;現任某地藍天救援隊隊員、培訓講師&主管。
Making
特長:
徒步、登山、探洞、溯溪
戶外經歷:
重裝林賈尼火山、雨崩、三尖、武功山等;徒步七尖、清涼峰、十八龍潭等江浙滬周邊戶外線路;前往云南、廣西、青海、內蒙、新疆等全國多地旅行。
頭腦:促使腦部釋放腦內啡(endophin),提升精神,使心情愉悅。
肺部:增加最大通氣量、增強橫膈肌肉強度、緩和慢性肺氣腫和支氣管炎的癥狀、減低對抽煙的渴望。
背部:因為椎間盤承受跑步時震顛所造成的壓力,所以許多慢跑者都有背痛的問題,健走時椎間盤承受壓力與站立時差不多,比較不會受傷,同時還能加強背肌以鞏固脊柱。
骨骼:骨骼也需要運動,徒步相當于對骨骼施予重量訓練,能讓身體多吸收鈣質,對抗骨質酥松。
緩解壓力:明媚的陽光可以使我們走出心理的陰霾,行走于青山綠水間,舒筋活絡的同時,心情暢快。
塑身:行走可以幫助全身的肌肉和肌腱得到運動,鍛煉平展小腹,勻稱的小腿和結實的臀部。
減肥:是消除多余脂肪的有效運動,還可以幫助你調節飲食習慣。
排出人體自由基:人體的正常代謝中會產生出一種叫自由基的有害物質,它能破壞人體細胞膜,溶解人體正常細胞,引起人體組織的衰老甚至變異。徒步可以有效促進自由基的排出,延年益壽。
徒步穿越靠的是雙腿行走,因而在行走上同樣有一些科學的方法。這些方法都是為了節省體力且多行路及安全的行走。?
1、起步宜緩
開始徒步之前應該做一些熱身和一些小的適應性活動,尤其在高海拔地區,開始必須慢行,讓機體逐步適應運動狀態,然后才可加快步伐。
2、大步行進?
大步行進指在旅途中比平常的步幅稍大的行走,其作用是在總體上減少步頻,而最終節省體力。
3、保持間距?
集體性動多數情況下都會列隊行走,從安全角度出發,隊伍中隊員之間應當保持一個合理的間距,一般是2-3米,不論是在平路還是在坡路上。由于隊員中總會有人因各種原因暫停一下,如系鞋帶、脫衣服、喝水等等,有一個間距,暫停隊員的行動就不會影響他人;如果此人的暫停原因需要較長的時間,應當有人陪伴著他(她),并通知前隊人員注意,一定時間后如果沒有跟上隊伍,應停止前進,分頭尋找。這又是一個安全距離,即暫停人員同隊伍的安全距離,一般在白天,以10分鐘以內為宜,夜晚在5分鐘以內
4、集中精力?
隊伍在行進中,大家應當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即集中精力行走,不要邊走邊說笑、打鬧。在爬坡及平路中應盡量少講話,不能邊走路邊觀看風景。同時在整個行動中不要把工作及生活中地一些思想包袱及問題、煩惱帶來,這樣會出現走神及影響隊伍整體情緒的一些不良因素。出來就是放松、就是忘卻、這不僅是精神的需要,同時也是安全的需要。?
對于走路,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辦法,在徒步的時候,應該用一個自己比較舒適的方法走路,這樣的你的體力能夠得到科學有效的利用。
在運動中我們必須學會掌握好身體的重心,才不至于出現摔跤等情況。對于登山上下坡及其它一些特殊情況(如過獨木橋)的重心問題就有必要學習掌握了。
1、上坡
登山上下坡是最為常見的行走活動,對于上小于45度的坡時,一般不用借助任何工具,直接用雙腳就可完成。上坡時人的重心應在腳的前掌部位, 人的身體應稍微向前傾,如果是大于45度的坡,還要借助雙手攀援路邊的可以用的支點(如灌木、巖石等),或者借助登山手杖(用拐棍同樣可以代替)。
2、下坡?
下坡時應當將重心放在后腳前端,同時降低重心的高度,即身體稍微下垂(腳步稍微彎曲),尤其在坡度大時。上下坡應當走“之”字形,避免直接上下,這是一種安全的登山技術。
3、過獨木橋?
在不少山鄉的小溪上總是鋪架著獨木橋,這些獨木橋一般是用一兩根木頭并排架起來,走起來還會一閃一閃的,對于都市人來說是有點懸。過獨木橋的最好方法是借助一根竹桿來調整重心,腳呈外八字,眼看橋頭或前方,不要看腳下,尤其是溪流急的情況下,這是一種簡單的方法。如果隊伍帶有繩子,且隊員比較多,可以先過去兩個人(同時將繩子代過去),在溪流兩岸拉上一根或兩根保護繩,繩子兩頭繃直或者栓在兩邊的樹上,就可以大膽地通過了。?
4、過棧道
這里指的棧道是一些峽谷邊的窄路,一邊是河谷一邊是峽壁,道路只能一次通過一個人的棧道。通過時,身體重心要放低,要貼近峽壁一面行走,重要的是要細心大膽。
不論是登山還是徒步旅行,中途休息是正常和必要的,但休息也應當講究方法。中途休息一般應是長短結合,短多長少。所謂的長短結合,即短時間的休息同長時間的休息應保持一個合理的度。短時間是指途中臨時的短暫休息,這種休息一般時間短(控制在 5分鐘以內),并且不卸掉背包等裝備,以站著休息為主。這種休息可以多一些,但時間短。長時間的休息同樣需要,平路旅行一般 2小時一次,一次可在20分鐘以內,長時間休息應卸下所有的負重,先站一會后才能坐下休息,不能馬上坐在地上。休息期間,可以自己或者相互按摩一下腿部(尤其是小腿)、肩部、頸部等部位的肌肉,同時可以活動一些四肢。休息是積極的,而不僅僅是躺倒休息。
頭幾次外出徒步的時候好堅持走若干個小時,而不要計劃一定要走多遠,通過這樣的幾次摸底,對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之后,再適當增加徒步穿越的強度。
在戶外徒步,強身健體只是其中一個目的,不要為了一些所謂"自虐"的目的來暴走,大強度的體力付出,有時候會得不償失。記住戶外徒步的時候,恰當的速度是能夠維持自己走一整天的速度。
對于走路,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辦法,在徒步的時候,應該用一個自己比較舒適的方法走路,這樣的你的體力能夠得到科學有效的利用。
徒步的時候,人體的熱量損失大,為了補充體力,需要及時補充水和食物。記得小口喝水,只要感覺不渴就行了,在爬大坡之前可以適當地多喝一些水。如果天氣比較熱,流汗多,可以在飲用水中適當加點鹽。
一般每走50分鐘需要休息10分鐘,不同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衡量加減。
在前進的時候,隨時要注意所經過的明顯得自然標志,如河、湖、巖壁、形狀比較有特點的山頭等,這樣一旦迷路也可以根據這些明顯標識來找回來時路;徒步的時候,好經??纯磿r間, 這樣能有一個清晰的概念,知道自己還有多少路程要走;根據時間及時地尋找營地或準備休息,徒步的時候要盡量避免走夜路。
徒步過程消耗體力比較大,結束后若有條件應泡個熱水澡,以解除疲勞;睡前用胳膊充分拍打腿部,避免第二天的全身酸痛。
難度:★★ 單日輕裝
裝備:要求低,穿旅游鞋(或運動鞋),背小雙肩包 補給:沿路有補給
適合人群:6-69周歲(未成年人須在家長監護下參加)
難度:★★★1-2日低海拔輕裝徒步登山,或體驗性露營
裝備:無特別要求 補給:部分徒步路段有安全保障和補給,安全風險較低
適合人群:12-60周歲戶外愛好者,身體健康,體能較好
難度:★★★★ 2-4日低海拔徒步登山,1-2日高海拔輕裝徒步;可能需要露營
裝備:裝備齊全,并懂得使用技巧 補給:部分路線無補給,需馬幫協作或自負重;可能因天氣、地形等因素導致安全風險
適合人群:18-55周歲戶外愛好者,多次山林徒步經驗,較強的體能支持
難度:★★★★★ 4日以上低海拔高強度徒步露營或,高海拔2-4日徒步露營
裝備:裝備齊全,并實用熟練 補給:大部分路線補給不便,需要馬幫協作或自負重;徒步環境復雜,可能遭遇突發狀況和安全風險
適合人群:18-55周歲徒步愛好者,豐富的徒步經驗,強大的體能支持,高海拔路線要求有高原旅行經驗
難度:★★★★★★ 4日以上高海拔徒步露營
裝備:裝備齊全,并實用熟練???補給:大部分路線補給不便,需要馬幫協作或自負重;徒步環境復雜,可能遭遇突發狀況和安全風險
適合人群:18-55周歲徒步愛好者,豐富的徒步經驗,強大的體能支持,高海拔路線要求有高原旅行經驗
難度:★★★★★★★4日以上高海拔重裝徒步,五千米以上雪山攀登
裝備:裝備齊全,部分路線需要技術性裝備
補給:沿途無補給,大部分路段需要自帶補給
風險:因天氣和地形復雜,導致徒步過程中的風險增大,徒步過程中無協作,需要自行控制風險并應對突發狀況
適合人群:徒步經驗豐富,體能充沛,高海拔適應能力強,有很強的心理承壓能力,并有能力自行控制和處理各種突發狀況